在现代企业中,经营者一般不拥有占支配地位的股权,他们只是股东的代理人。股东期望经营者代表他们的利益工作,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,而经营者则有其自身的利益考虑,二者的目标经常会不一致。通常而言,股东支付给经营者报酬的多少,在于经营者能够为股东创造多少财富。经营者和股东的主要利益冲突,就是经营者希望在创造财富的同时,能够获取更多的报酬、更多的享受,并避免各种风险;而股东则希望以较小的代价(支付较少报酬)实现更多的财富。
为了协调上述利益冲突,通常釆取以下主要方式解决:
1、解聘
解聘是一种通过股东约束经营者的办法。股东对经营者进行考核监督,如果经营者绩效不佳,就可能解聘经营者;经营者为了不被解聘就需要努力工作,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服务。
2、接收
接收是一种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的办法。如果经营者决策失误,经营不力,绩效不佳,企业就可能被其他企业强行接收或兼并,相应经营者也会被解聘。经营者为了避免这种接收,就必须努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。
3、激励
激励就是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直接挂钩,以使经营者自觉釆取能提高股东财富的措施。
企业管理中,股东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激励经营人?下面由华审网小编为大家详细解答。
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为什么要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?下面由华审网小编为大家详细解答。
如果企业管理中,股东和经营者的利益出现冲突怎么办?下面由华审网小编为大家详细解答。
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为什么要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目标?下面由华审网小编为大家详细解答。
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财务管理有什么缺点?下面由华审网小编为大家详细解答。
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为什么要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?下面由华审网小编为大家详细解答。
企业管理中,股东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激励经营人?下面由华审网小编为大家详细解答。
企业为什么要进行财务管理?下面由华审网小编为大家详细解答。